close
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/文

看電影的時候,兩種畫面的威力最強大。一種是很遠很遠的空景。也就是在情節的轉折處,畫面一變,遙遠的地平線上,幽幽躺著一座青山,看著讓人心中升起一股蒼涼。
另一種是很近很近的特寫。近到整個銀幕只剩下一雙眼睛,逼視著你,讓人心中一震,彷彿你和主角,互相讀到了對方的內心。

這一期EMBA,恰巧傳達了這兩種反差很大的基調。

一個是告訴企業高階主管,向外探,探到世界的最遠最遠。邊界中,有環境變動的蛛絲馬跡,那會是春雪開始融化的地方,是產業重要發展的起始點。

在這篇譯自史隆管理評論的文章中,學者戴伊和舒馬克警告,在今天快速變動的時代,任何一個邊緣地區的小突破,都可能顛覆一整個產業。

但大多數的高階主管因為專注眼前的營運,就像戴著眼罩奔跑的馬,常忽略了重要的威脅和商機。例如可口可樂公司,一度因為欠缺警覺性,而忽略了咖啡、水等新類別飲料商機的崛起。培養企業的警覺力,才能讓公司不斷掃描環境中的訊號,早日看出新機會和新威脅(見第263期第二四頁)。

本期的另一個主題是,高階主管應該向內看,看到最近最近,那就是自己的內心。

這是全球著名的主管教練(coach)葛史密斯(Marshall Goldsmith)的提醒。六月初,葛史密斯接受了EMBA的越洋專訪。他說,正因為高階主管聰明而優秀,他們的一些習慣,往往阻礙了他們進一步帶領公司成長。

例如,當員工興奮地拿著一個點子來找我們,我們會忍不住告訴他,「你應該這樣做,那樣做……」結果是,這個點子的品質可能增加百分之五,員工執行的熱忱卻降低了百分之五十。所以,高階主管在說話前,應該先吸一口氣,想一想,說這句話值得嗎?
...
處理葛史密斯這篇專訪時,心中多所掙扎。因為,這個訪問的發展和過去不太一樣。要暴露太多自己嗎?長期以來的信念一直是,編輯者不應該談自己,即使是在文章中出現一個「我」字,都令人不安。

要忠實呈現對話嗎?也許有人會覺得不耐,寧願你像傳統文章那樣,把重點、意義整理好,直接告訴他。

然而,葛史密斯是一個國際知名的大師,他教練的對象都是財星五百大企業的CEO。太多的修剪,可能會讓個人閱讀的樂趣和詮釋失去不少。就冒這一次險吧!邀請「你」,和「我」一起經歷這段令人有點錯愕,但忍不住反覆思考的教練之旅(見第263期第四四頁)。

文章來源:EMBA雜誌第263期(2008年7月出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eway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